貴妃醉酒  上窮碧落下黃泉,兩處茫茫皆不見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新舊唐書中,不管是〈后妃傳〉、〈玄宗〉或〈肅宗〉本紀,都提及楊貴妃被賜死於馬嵬驛之事。[g1] [g2] [g3][g4] [g5]

      當時的情況很匆忙,只好將一代佳人隨便掩埋,一年多後,唐明皇由四川返京,才命人改葬。        

        有關楊貴妃的屍體是否消失?或楊貴妃是否沒死而逃到日本,一則因史書語焉不詳,再者因筆記小說繪聲繪影,讓原本很單純的事情,變得有些不尋常。

1.      《舊唐書》為五代人所作,《新唐書》為宋人所作。前者出書的年代比較早,依據的資料為實錄及國史,但因五代處於戰亂時代,有些資料並不齊全;等國家太平,出土文文物越來越多時,便有歐陽修等人作《新唐書》以補其不足。

2.      〈長恨歌〉的寫作時間,距離楊妃之賜死,已50年[g6],很多事情只能參考,並無法當成史實來看。

3.      就我的看法,寧願相信史書所說的被賜死,而非筆記小說所講的「逃到日本」。理由為:

(1)   《舊唐書》〈后妃上〉說:「上皇自蜀還,令中使祭奠,詔令改葬。......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。初瘞時以紫褥裹之,肌膚已壞,而香囊仍在。內官以獻,上皇視之悽惋,乃令圖其形於別殿,朝夕視之。

    楊貴妃死於天寶十五年六月(西元756年),屍體只被草草掩埋,等唐明皇由四川返京,命人改葬時,時間已過了一年多她的肌膚會毀壞,乃是必然之事,至於毀壞到什麼樣的程度?史書上沒有進一步的說明,在此不便多說

(2)   《新唐書》〈后妃上〉則說:「啟瘱,故香囊猶在,中人以獻,帝視之,悽感流涕,命工貌妃於別殿,朝夕往,必為鯁欷。」

       《新唐書》雖然只提到「故香囊猶在,中人以獻」而沒提及屍體,並不見得就表示屍體不見了――太監發現楊貴妃舊日佩戴的香囊還在,將它送給唐明皇當紀念品,目睹愛妃的遺物,唐明皇悲從中來,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事;至於屍骨,處理掉就好,有沒有進一步描寫,並不重要啊

      如果楊貴妃沒死,唐明皇有必要如此傷心嗎?          孔子曾說:「夏禮吾能言之,杞不足徵也;殷禮吾能言之,宋不足徵也。文獻不足故也,足則吾能徵之矣。」因此,在文獻資料不足的情況之下,有些事情實在沒必要妄加論斷。

 

     關鍵字為:楊貴妃、唐明皇、唐肅宗、安祿山、張巡、李遠、南霽雲、顏杲卿、顏泉明、留後、讓皇帝、版授。

 


 [g1]《舊唐書》本紀第九〈玄宗下〉:(天寶十五年,六月)丙辰,次馬嵬驛,諸衛頓軍不進。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奏曰:「逆胡指闕,以誅國忠為名,然中外群情,不無嫌怨。今國步艱阻,乗輿震蕩,陛下宜徇群情,為社稷大計,國忠之徒,可置之于法。」會吐蕃使二十一人遮國忠告訴於驛門,衆呼曰:「楊國忠連蕃人謀逆!」兵士圍驛四合,及誅楊國忠、魏方進一族,兵猶未解。上令高力士詰之,迴奏曰:「諸將旣誅國忠,以貴妃在宮,人情恐懼。」上即命力士賜貴妃自盡。

又:《舊唐書》本紀第十〈肅宗〉:明年六月(指天寶十六年),哥舒翰為賊所敗,關門不守,國忠諷玄宗幸蜀。丁酉,至馬嵬頓,六軍不進,請誅楊氏。於是誅國忠,賜貴妃自盡。

 [g2]又:《舊唐書》列傳第一〈后妃上〉:及祿山叛,露檄數國忠之罪。河北盜起,玄宗以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,監撫軍國事。國忠大懼,諸楊聚哭,貴妃銜土陳請,帝遂不行內禪。及潼關失守,從幸至馬嵬,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,誅國忠父子。旣而四軍不散,玄宗遣力士宣問,對曰「賊本尚在」,蓋指貴妃也。力士復奏,帝不獲已,與妃訣,遂縊死於佛室。時年三十八,瘞於驛西道側。上皇自蜀還,令中使祭奠,詔令改葬。禮部侍郎李揆曰:「龍武將士誅國忠,以其負國兆亂。今改葬故妃,恐將士疑懼,葬禮未可行。」乃止。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。初瘞時以紫褥裹之,肌膚已壞,而香囊仍在。內官以獻,上皇視之悽惋,乃令圖其形於別殿,朝夕視之。

 [g3]又:《舊唐書》本紀第十〈肅宗〉:明年六月(指天寶十六年),哥舒翰為賊所敗,關門不守,國忠諷玄宗幸蜀。丁酉,至馬嵬頓,六軍不進,請誅楊氏。於是誅國忠,賜貴妃自盡。

 [g4]又:《新唐書》列傳第一〈后妃上〉:初,安祿山有邊功,帝寵之,詔與諸姨約為兄弟,而祿山母事妃,來朝,必宴餞結歡。祿山反,以誅國忠為名,且指言妃及諸姨罪。帝欲以皇太子撫軍,因禪位,諸楊大懼,哭于廷。國忠入白妃,妃銜塊請死,帝意沮,乃止。及西幸至馬嵬,陳玄禮等以天下計誅國忠,已死,軍不解。帝遣力士問故,曰:「禍本尚在!」帝不得已,與妃訣,引而去,縊路祠下,裹尸以紫茵,瘞道側,年三十八。帝至自蜀,道過其所,使祭之,且詔改葬。禮部侍郎李揆曰「龍武將士以國忠負上速亂,為天下殺之。今葬妃,恐反仄自疑。」帝乃止。密遣中使者具棺槨它葬焉。啟瘞,故香囊猶在,中人以獻,帝視之,悽感流涕,命工貌妃於別殿,朝夕往,必為鯁欷。

 [g5]又:《新唐書》本紀第五〈玄宗〉:丁酉,次馬嵬,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殺楊國忠及御史大夫魏方進、太常卿楊暄。賜貴妃楊氏死。

[g6]〈長恨歌〉 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唐憲宗元和元年(806),白居易當時擔任盩厔(今陝西周至)縣尉,與好友陳鴻、王質夫同遊仙游寺,有感於當地民間流傳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〈長恨歌〉。

arrow
arrow

    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