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上回說到仇端在市場上圍起布幔,靠小人一家賺不少錢財。有位掌管地方鹽政的都轉轉鹽運使)某公,看上這些稀奇之物,便暗示某鹽商買下。鹽商為了討好高官,花千金買小人,重新雕個前後三進的紫檀小屋,兩旁設遊廊,並添增桌椅床幔衣箱等物,即日獻給都轉。都轉滿心歡喜,將小人視若珍寶官商勾結下,鹽商做生意自然不受刁難

          小人的倫理觀念及習俗與漢人不同,越年輕越受尊重,老人就算看到小孩也要鞠躬哈腰;而女人在小人國中也很尊貴,因此往往可見老人對巾幗鞠躬致敬。他們男女分居,一天睡三次,只要睡在一起就是交媾每次交媾都不容許別人偷窺,一旦被看到就會羞愧自刎。小人很怕雷聲,聽到打雷就躲在甕中或藏在地窖內。小人被豢養久了,也懂得察言觀色,見到都轉所養的豔妾頑童,會趕緊磕頭;見到老態龍鍾者則躲得不見人影

          小人喜歡看人穿漂亮的寬大衣服,看到這類人,即舞刀弄棍,百般炫耀技能。如果穿破衣破帽,則爭先恐後的罵:「蒜平尹利!」小人愛嫉妒,看他人有技能,會跟著模仿,學不像,又會氣的大罵:「苛二烏三尹利!」除了嫉妒,又很多疑,總堤防別人背後議論然而他們又很害怕大聲疾呼,高談闊論」的人。儘管如此,都轉卻越看越歡喜,還禁止左右人等不許對他們橫眉豎眼,如違規就代替小人出氣。小人有主子撐腰,便有恃無恐越來越驕橫。

         都轉替小人做了小紗帽、玉帶袍笏、小兜牟、鎧甲兵器,他們搶成一團,開始裝出學究樣,有模有樣的跪拜。經過教導,小人才幾天就學會五六折的戲,可惜只學到皮毛,唱出的腔調根本不知道唱啥腔。有時主人送銅錢,他們雖愛不釋手,卻將銅錢咬著、腳踏著,銅錢壓根沒損半毫,就會嚶嚶的哭泣。

         某天,僕人們玩相撲作樂,小人看了,手足舞蹈,樂不可支。從這兒,才知道小人喜歡看人玩相撲與相罵。時間一久,小人開始想家,都轉便命令僕人撲罵,以博取歡心。都轉又替小人製作小匾額懸掛在木盒上,小人也懂得跪拜謝恩。

           過了一年多,小人已漸漸習慣人類的生活環境,都轉便打開玻璃門,讓小人可以在書房中自由活動。某天,都轉外出,茶几上留下一頂花翎帽,小人見狀,一人手扳紅頂,兩人像踢球般玩耍。又摘下孔雀毛,兩人扛著當掃帚掃茶几上的灰塵。正嬉笑間,都轉回來了,小人趕緊將頂丟了,頂上珠子墜地碎掉,都轉不但不生氣,反而哈哈大笑。

          隔天有個晚輩來拜謁都轉,偶然走到書房,正好看到小人在茶几上跳躍,他嚇到驚聲尖叫:「好怪喔!」大呼後,已經有兩個小人嚇死,其餘的人都潛藏在盒子裡罵著嬌三尼二,師二尹利!」從此都轉對這個晚輩深痛惡絕,再也不予理會   

       《神異經》載:「西海之外有鵠國,其人長七寸,有禮好經,能跪拜,行如飛,日行千里,百物不敢犯。唯畏海鵠,遇輒吞之,在鵠腹中不死。然皆多壽,有壽至千年者。」又說:「西北荒中有小人,其君朱衣黃冠,輅車乘馬而出,人遇其出,抓而食之,其味辛。」《法苑珠林》卷八引外國圖云:「焦僥國人長尺六寸,迎風則偃,背風則伏,眉目具足,但野宿。一說,焦僥長三尺,其國草木夏死而冬生,去九疑三萬里。」《續博物志》載:「勒畢國,人長三寸,有翼,善言語戲笑,因名善語國。」清代東軒主人《述異記》卷中記載:「康熙三十一年五月,外國貢小人一,其長二尺餘,面目肢體與人無異,似四十許人,四譯館為制小人衣冠,啟奏進上。此人手持小傘蹣跚而行,傘式與中華同,人故嬲觸之,輒吱吱作響如猴,觀者塞路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古書中出現的小人不勝枚舉,就算是善書中也有小人故事。<樹中小人>故事出自清末筆記小說,在今人所著的《揭開史前文明的面紗》也有紀載。內容雖荒誕不經,卻可博人一笑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子玲 的頭像
    子玲

    文學中的山水清音

    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