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蒙古大草原

朋友寄來一支電影,劇名為「37」,片長90幾分鐘,引用大陸觀眾的感言道:

一部纯扑美丽动人的好电影 !

“37” 是一部中港合作电影。导演是香港电影发展局的新锐陈国新。演员包括刘晓庆,杨采妮和林妙可.

  一部以“37”为名的电影,据说片中不少草原风光和蒙古有机儿童的歌舞场面,当然令我疑心顿起。于是看前做足了负面心里准备。想不到竟然是一部难得佳作:风光如画,音乐恰当,故事动人。刘晓庆和一班孩子们的演出清纯自然。导演手法简洁,恰到好处。均值一赞。

  动人的故事不一定要剧情复杂。“37”的迷人之处,就是能够以简单的情节直透人心。我介绍看过的人,都说90钟内哭掉了整包纸巾。一个香港的单身妈妈女强人(杨采妮)和小女儿(林妙可)到蒙古半公干半渡假。他们开头对一切充满戒心,连面包车的座椅扶手也要先铺上纸巾才安心上座。结果经过小孩子之间的天真接触和友情发展,妈妈才茅塞顿开。

  一次的蒙古旅程,替母女俩带来不少启发。故事就那么简单。寓意也很明显。导演很聪明地没有过份卖弄。被金钱物质牵着鼻钩着心过活的城市人,精神紧张疲乏。到了相对落后的草原,面对所有事物都疑神疑鬼。既担心卫生条件不足,又怕被穷人竹杠,更怕蛇虫鼠蚁咬。美丽的大自然没有臆想中的浪漫:远观还勉强可以,近玩则浑身难过。相比之下,被大漠孕育出来的人胸襟辽阔,气量坦然。对他们来说,地在脚下,天在当前。大自然美丽,可爱,可畏,神秘,慷慨,养育着大家。自作聪明的人类不断把环境改变。但曾经改造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,会反过来改变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身心健康。这是自然定律,也是因果循环。无可避免

  看过电影后,跟香港方面的制片人李志刚聊了半天。李志刚多才多艺,是风险投资家,也是业余音乐家和剧作家。多年来还管理一队爵士乐队。他也是演讲高手,十分健谈。说到他的制作时更是口若悬河。“37”源于凤凰卫视王纪元先生的一个想法。据说王先生童年时曾经在内蒙渡过,觉得很多零星族裔靠世代口传的歌曲很容易被遗忘,以至失传。他希望统筹呼伦贝尔五彩儿童合唱团把不同方言的民歌收集演出,拍成纪录片,并邀请李志刚参予。

  李志刚一下子就被37位小朋友的歌声当场迷住。接着是一个想法引出另一个念头。在香港电影发展局和内地资金的支持下,原来计划的纪录片终于变成了电影“37”。李志刚将“37” 媲美仙乐飘飘处处闻“37” 现在可以免费于 Letv 欣赏。链接如下:
http://www.letv.com/ptv/vplay/1645651.html

    看到以上的觀後感,我懷著好奇心看這部長片,觀賞到50幾分時,果然頻頻拭淚,因為電影出現底下的情景:

夏令營的某個夜裡,一個小男孩唱著思念母親之歌,引起其他孩子也跟著一起合音。
  小男孩唱道:「我的歌聲穿過雲峰,將母親環抱....我們總能心心相連...
  劇中小男孩的歌聲,好像是「中國達人秀」中,呼倫貝爾大草原的12歲孤兒烏達木的聲音。於是我暫停觀劇,再次上youytube重溫〈夢中的額吉〉一曲,這時依舊是忍不住地跟著現場觀眾一起掉淚——〈37〉尚未看完,早已如白居易一樣「淚濕青衫袖」。
  待收拾好心情,才接著看完結篇。

劇中交待「奧優講到陳老師為何不賣狼牙」的故事,頗感人。而尚小姐母女離開草原時,奧優及草原兒童們唱歌相送,對比母女初來草原時與草原民族保持警戒、敵意與冷漠的態度,這一段充滿感情的內心離別戲,演得絲絲入扣,令人為之動容不已。

  這齣戲可以聽到蒙古兒歌、民歌、馬頭琴音樂,也可觀賞美麗草原風光蒙古人的賽馬、摔跤等風俗,及許多人生哲理,對緊張又忙碌的都市人而言,的確值得花點時間細細品味。

arrow
arrow

    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