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唐宣宗即位之初相當勤政,史稱「大中之治」,往往宵衣旰食,為尋得賢臣而煩心。當時吳興郡守令狐綯(ㄊㄠˊ)回京執掌司勳郎中一職,職司在政治核心之外。稍後令狐綯為翰林學士,與學士們應對時,已經顯現出宰相的氣度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有一晚令狐綯在內廷值班,忽然有太監來召,走百多步就來到便殿,皇帝已經派宮女拿蠟燭等候,引導令狐綯到御榻前賜座,問:「卿來自江南,那裏的百姓安居樂業嗎?郡守怎樣探得民情?朕常常思索天下之大,就算明君也沒辦法治理,因此想找一賢才替朕調合鼎鼐。近來暗暗觀察眾臣,目前卻還沒發現有赤膽忠心之士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令狐綯趕緊拜伏地下,說:「聖意如此,微臣該死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宣宗說:「卿乃翰林學士,職責只管帝王詔書,之前所講的話,還沒觸及到治國大道。」說完又賜座,宣宗還命人遞給玉杯,斟酒賞賜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宣宗御床前放一張小桌子,桌上放兩本書,皇帝指著令狐綯說:「朕聽政後,天天閱讀史籍。現在讀的書是先朝所寫的《金鏡》,另一本則是《尚書.大禹謨》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又問:「卿曾讀《金鏡》嗎?」

            令狐綯恭敬回答:「這是文皇帝(唐太宗)所著之書,關於治理國家及修身的大道理。臣常常披閱誦諷,不離於口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宣宗說:「卿把重點背一背吧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令狐綯跪於御榻前,大聲背誦,至「亂未嘗不任不肖,理未嘗不任忠賢;任忠賢則享天下之福,任不肖則受天下之禍」時,宣宗喊卡,說:「朕每次讀到這裡,便回味再三。《尚書》又說:『任賢勿貳,去邪勿疑。』可見想讓國家太平,以上這些話便要牢記於心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令狐綯舞蹈稱頌道:「先臣父(令狐楚)每次都說《金鏡》可以永垂不朽,可以當作萬古格言。陛下富有四海,每天還廢寢忘食的閱讀,且一心只想擇賢舉善,讓百姓過好日子。如此心態,功勞已超過百王,事蹟已超過三王五帝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令狐綯把宣宗比喻為三王五帝,這種話顯然過於奉承,但好話人人愛聽,宣宗自然不例外,說道:「之前朕看中卿的材器,今日目睹卿的詞學。」宣宗默思許久,才跟中使(大多是宦官)說:「拿蠟燭送學士歸院。」等令狐綯回到翰林學士院時,已經是半夜了,大家都欣羨他得到的恩寵,沒有人可以相比。此後恩寵日深,過了一年多,就升為宰相--自郡守到宰相僅僅兩年時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凡是懷才抱器的人,遇到對的時機就會一路亨通如果沒遇到對的時機,就算有才也不能彰顯。而令狐綯能當10年之久的宰相,靠的不是臉蛋,靠的是硬底子。試問有幾個人知道唐太宗寫過《金鏡》又有幾個人能完全背誦該文呢?誰說 「百無一用是書生」說此等話的話的人,一定沒有真才實學--若是真金,哪有不發光的道理?

 

arrow
arrow

    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