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 木魚.jpg  

      魯君派宓子賤治理單父(春秋時,為魯國的邑,故址在山東單縣),兩個從魯君討來的下屬一旦寫字,宓子賤就故意拉扯胳膊,寫不好,便責罵他們。
     下屬回去告訴魯君,魯君馬上瞭解其意――其實宓子賤並非有用找碴,其「掣肘」目的,只是希望魯君不要干擾施政。於是魯君命令有關主管,不得擅自向單父徵調民夫和物資,故單父民風變得淳厚且社會越來越富庶。
      楚人獻魚給楚王,其說辭為:「今天抓到很多魚,吃也不完,賣又賣不出去,扔了又覺得可惜,因此只好拿來獻給大王。
一般人聽到漁夫的話,早就火冒三丈,但楚王認為漁夫既「仁」且「智」,才會藉由獻魚說道理。其實「獻魚」,只是一個暗喻方式,其弦外之音乃:「楚國糧倉滿溢,卻有許多楚民沒飯可吃;楚國後宮多美女,楚民卻出現許多光棍。」
      於是楚王將多餘的糧食送給窮民,將後宮不得寵的宮女放出去給光棍為妻,此舉讓楚民歡天喜地,也讓鄰近的國家都來歸服。
      不管是運用策肘術的宓子賤,或是獻魚的漁夫,都是聰明才智者,而魯君及楚王的腦袋也很聰明捷敏。如果魯君腦袋空空如也,則「掣肘術」便毫無發揮用處;如果楚王像魯哀公一樣連「喜怒哀樂」為何都不知道,則對漁翁之獻魚便會無感。
以此說來,獻策者固然聰明,也要對方「不失聽」才行,否則「雞同鴨講」,只會白忙一場而已!
     (p.s.智者不失聽,愚者有如木魚,只會敲一下,響一下。)

arrow
arrow

    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