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漠中有隻蟾蜍偽裝成一塊石頭,以躲避空中盤旋的老鷹。一隻年輕的變色龍不知危險已四伏,仍搖頭晃腦的慢行,當牠晃到蟾蜍身旁,搞不清狀況地問東問西時,蟾蜍馬上叫牠:「別動。」

       虎視眈眈的老鷹一看到移動的獵物,立即往下衝俯;這時蟾蜍又說這個地方太擠,叫變色龍:「快跑。」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      13254699_1184887928189483_4262901398294241959_o.jpg

     上研究所時,選過某老師的戲曲課程,可惜那時候不懂戲,根本不覺得「唱腔有什麼美?身段有什麼漂亮」?之後,在沒有選課壓力下,因看過一場《賣油郎》,竟意外和崑曲結緣,內心轉折之快,連自己都感到不解。可見,人生未到終了,便無法預料到會在第幾號出口轉彎?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      自拍3.png

      唐玄宗到勤政樓觀看各種伎藝節目,參與演出的藝人有上百人,其中有個王大娘以「頂竿」聞名於世。王大娘的高竿有百尺長,上面可以容納一座像海上仙山一樣的「木山」,木山上有小孩手拿紅色木棍載歌載舞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 宋仁宗時期,劉幾的國學堪稱一時之選,他喜歡用奇僻的文筆寫作,許多讀書人因為喜歡劉幾的文章,也跟著一窩蜂仿傚。

      當時歐陽修任主考官,為了提倡古文,趁職務之便,把所有寫作怪異的考生都刷下,而劉幾也因「天地軋,萬物茁,聖人發」數句,被認出而名落孫山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 DANCER (3).JPG

       古樂府〈朱鷺曲〉說:「朱鷺魚以烏,鷺何食?食茄下。」相信每個人都會唸上面的字,唸完,卻不知所云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 宋人姚鎔的〈說猩猩〉是一篇短小有趣的寓言文章,他說這種猩猩出自四川或交趾,面貌及智商不僅和人類很像,連說話談笑也一如人類;如果用牠的血來染地毯,可使地毯永不褪色。有這種高經濟利益,獵人當然不會放過誘捕機會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2.jpg

幾世紀以來,中國古人把「老虎」視為「山君」、把「白鷺鷥」視為「高潔」、把「狐狸」視為「狡猾」、把「蛇」視為「陰險」、把「貓頭鷹」視為「邪惡」。這些投射在動物身上的形容語彙,對動物而言都是人類的偏見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「斤」在中文的解釋是「權輕重之數」,也就是說︰「稱輕重的數目」。例如︰一斤、兩斤的「斤」,英文翻譯乃:「jin︰ a unit of weight。」

「斤」的另一種解釋是「斧頭」,甲骨文中可看出「上為橫刃,下為曲柄,象(像)斧斤形。」本義就是斧頭一類的工具,一般用來砍木;因此許慎《說文解字》「斤」字解為:「斫木斧也。」(用的是廣義的解釋) 段玉裁的注,說:「橫者象(像)斧頭,直者象(像)柄,其下象(像)所斫木。」以此之故,「斤」的另一種英文翻譯有「Axe」、「chopper」(斧頭)的意思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(20).jpg

13020610_1169026896442253_1889695357_n.jpg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3081842_1167825736562369_1237454666_n.jpg

王愷老師畫一男子騎馬人立圖,有同學問我:「有沒有典故?」我說:「馬人立,沒什麼典故,如果是豬人立,就有典故。」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