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枚《小倉山房尺牘》〈與程綿莊論楞嚴經〉第十七首
自幼即聞古之達人文士,靡不好楞嚴經者。今生四十年,蒙先生教以寓目,初見似奇,再玩之覺甚平平,大率即宋儒語錄耳。宋儒講學,有意為深微;楞嚴談禪,有心為高妙,其大旨在曲引旁證,敷衍成章。平易處忽生峯曲,到喫緊處仍不說明,非故為廋詞,即亂以番語,以便再申文義,重起波瀾,不知略聰悟人,觀一波便知再一波,萬千波之不過爾爾。徐騎省以為如一桶水傾出後,復傾入一桶中,了無義意,可謂道破機關。
以僕揣之,大抵六朝人偽撰,故西域轉無此書。猶之冉求所撰算書,現在日本國,不在中華也。吾儒六經,大都言情紀事,無空談者,惟《周易》一書,圓通廣大,憑虛而立。然六十四卦中,何嘗不指物陳象,暢所欲言,從無贅詞複筆,方知周、孔之教,終非如來所能夢見。司馬文正曰:「其微言不能出吾書。」信矣!先生禮樂論,粹然儒者之言,其妙處發前人之所未發。魚門之病,在有心作有關係文字,而不免依傍附會,由其識力未到故也。馳此種文字以救之,當必有進。
袁枚論《楞嚴經》之弊:
一、初見似奇,再玩之覺甚平平,大率即宋儒語錄耳。宋儒講學,有意為深微;楞嚴談禪,有心為高妙。
二、其大旨在曲引旁證,敷衍成章。平易處忽生峯曲,到喫緊處仍不說明,非故為廋詞,即亂以番語,以便再申文義,重起波瀾。....觀一波便知再一波,萬千波之不過爾爾。徐騎省以為如一桶水傾出後,復傾入一桶中,了無義意。(重覆解釋文義,會讓人煩透了。)
三、吾儒六經,大都言情紀事,無空談者,惟《周易》一書,圓通廣大,憑虛而立。然六十四卦中,何嘗不指物陳象,暢所欲言,從無贅詞複筆,方知周、孔之教,終非如來所能夢見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