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黃  

古人說:「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」換句話說:還沒面臨死亡威脅之前,很少有人會承認自己所犯的罪行。然而,不管是劇本或舞臺上的人物,在「自報家門」時,為了讓觀眾很快進入狀況,好人總會「大言不慚」的陳述自己的優點,壞人則會「一五一十」地報告自己的惡形惡狀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看完384頁的《千秋商祖范蠡》,發現其中有幾個缺點: 

1.裡頭有太多的「小說家」之言――寫西施與范蠡的對話情節,恍如眼見;寫范蠡的第二個兒子買牛遇禍的情節,也很會添醋加油;而描述到范蠡長子運送大弟屍體回家的那個橋段,寫范蠡 夫人「望著范隆的屍體,心如刀絞,淚如雨下,她解開車上的麻袋,掏出了裡面的金子扔到湖中,哭訴著:『要這些金子做什麼,都是金子害了你啊,隆兒。』悲憤之下,她把黃金一文沒剩全扔進了湖裡。後來人們把扔金子的地方叫千金臺。」以上的描述,太有戲劇效果了,卻不見於史書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懷素和尚.jpg      

一、明清語錄體文章,可追溯到《論語》,但真正有「語錄」之稱,則始於禪宗。日本.無名氏《臨濟抄》詮釋「語錄」一詞,曾說:「語者,本《論語》之語也;錄者,記也,記錄語言三昧也。」而清朝學者錢大昕也點出:「語錄定型於唐代禪宗,後為儒家取用,並盛行於宋朝」的事實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叫鳥宰無肉  

古人說:「言為心聲」。從一個人的發問中,往往可以猜測他心中到底在想什麼?譬如:子路好勇,他曾經問夫子「強」的定義。孔子反問:「你問的是南方人的強?北方的人強?或者是你自己所謂的強?」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祖背孫  

          人老了會「慵」,百無聊賴會「慵」[1],身體不適會「慵」,萬念俱灰會「慵」,甚至看破滾滾紅塵的爾虞我詐也會「慵」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彈古琴  

子玲2008/10/06 10:46與吳夫子腦力激盪的回應信件: 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棄武從文的螃蟹  

蒲松齡以「百家湯」治好縣太爺的「富貴病」,縣太爺原本想送給他「聖手時醫」匾額,卻誤寫成「聖手詩醫」。此匾掛出後,馬上引起一班秀才的不滿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水仙摺扇2     

後漢李膺(字元禮)有高尚人品,曾被太學生推崇為「天下楷模李元禮」,凡是能夠受其賞識、接見的人,都能「一登龍門,身價百倍」。而當時能夠見到李膺,除了內外親戚,就是才智出眾、聲譽清高者,守門人才會通報放行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

洗腎回.png

        魯國有個單身男子獨處一室,他家隔壁住一個寡居婦女,她也是獨處一室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IMG_9189  

結婚後,不只男的身材會走樣,女的也會走樣;就算身材不走樣,兩人的腦袋如果沒有與時俱進,婚姻狀態也會發生質變。

文章標籤

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