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〈易地而處〉

        有一個補鞋匠被國王灌醉,糊里糊塗在皇宮中當了一天國王。在這一天當中,他有許多公務要辦,一直忙到腰酸背痛才就寢。就寢前,補鞋匠又被灌醉,並被送回舊宅,隔天清醒,他發現自己身處破舊的房子、身穿破舊的衣服,以為昨天的角色扮演只是一場夢而已。這時,才知道國王並非全國最快樂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 這則寓言故事,告訴世人一個道理:一般人總認為有權有勢者,生活比較無虞,身心靈應該比常人還快樂,然而易地而處後,才知道地位越高者,越席不暇暖,越操心也危,越慮患也深。

二、〈舍利弗的取名由來〉

        摩伽陀國中有座大城叫王舍城,王舍城中有位國王叫頻婆娑羅王,該城有位能言擅道的婆羅門辯論師叫摩陀羅,因出類拔萃,國王將王舍城不遠的一個村落封給他當做領地。

後來,有位辯論師提舍遠自南印度來挑戰。

        提舍一出場,就很有戲劇效果:頭戴火把、腹部纏著鐵板。根據他的說法為:「腹部纏鐵板,乃是因為:飽讀許多經典和書籍,深怕肚子破裂;而頭戴火把,則是因為到處一片黑暗。」

        國王很高興有絕頂聰明的人來挑戰,於是派摩陀羅接招,但自從摩陀羅組織家庭以後,已經不是提舍的對手了,於是將眼睛如舍利鳥(鷺鷥)的女兒舍利嫁給提舍,並叫兒子拘絺羅跟在他身旁。

        舍利的辯論能力原本輸給弟弟拘絺羅,自從懷孕後,卻勝過弟弟。拘絺羅覺得姐姐腹中這個小孩一定非比尋常,於是他捨棄家庭,前往南印度專心研究學問。

        為了追求學問,拘絺羅晝夜苦讀經典,忙到沒功夫剪指甲,從那時起,當時人都叫他「長爪梵志」;而舍利生下的兒子,便稱為舍利弗(「弗」有「子」的意思)――乃佛陀十大弟子之一、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。

〈多行不義必自斃〉

       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哥哥、佛陀的姪子,為了追求利養名聞,不但搞僧團分裂,還害死比丘尼華色、傷了佛陀的腳指,並在指甲裡暗藏惡毒,想借機害死佛陀。

        惡向膽邊生的提婆達多,沒辦法繼續待在僧團裡,只好一走了之,但他還沒到達王舍城時,地面突然裂開並冒出一輛燃燒烈火的車子,於是他就這樣被載到地獄去受罪。

        提婆達多擁有三十相,如果他能像阿難、舍利弗、目鞬連一樣忠於佛,佛經的歷史就會改寫,又哪會淪為地獄中受苦的可憐鬼呢?

 

〈國王與婆羅門教徒〉

 從前,尼呵遍國有一個老國王一直懷抱著升天夢,有幾個婆羅門教徒便提議舉辦盛大祭祀,於是國王拿二千斤金銀賞賜給他們。

 

 不久,婆羅門教徒將賞賜的金銀揮霍殆盡,為了圓謊,只好騙國王先準備100個童男、100童女、大象、馬、豬、羊、鹿、兔各100隻,再挑個良辰吉日,宴請全國四萬個婆羅門教徒。宴請完畢,把童男女及各種牲畜都殺死,並以他們的骨肉舉行祭祀大典。

 

 童男女及牲畜很快就籌備齊全了,但這些婆羅門騙徒就像秦漢時期的方士一樣,只會混吃混喝,哪會升天術?為了怕事情敗露而腦袋搬家,便再度圓謊:欺騙國王要取天女的血液灑在童男女和牲畜的骨肉上,如此一來,保證可以升天。

 

 為了完成升天夢,國王許諾把國家留給能夠抓住天女的人,在重賞誘惑下,聰明的修行者闍黎和優奔便動用歪腦筋抓住一位天女。

 

 眼看血祭就要展開,後因國王之孫須羅太子極力干預,才扭轉乾坤。下場為:須羅太子娶天女為妃,婆羅門教徒無言以對地溜走,國王則從而覺悟。

 

 故事的安排,沒有大快人心的結果,且情節也不合情理:

 

 一、    如果須羅太子不是能言擅道者,天女及200個童男女及600隻牲畜,豈不是白白犧牲?

 

二、婆羅門教徒任由己意揮霍二千斤金銀,怎麼沒有得到應有的報應?

 

 三、闍黎與優奔貪圖報酬,設計綑綁天女,萬一國王一意孤行,豈不是讓天女一命嗚呼?天女若死,難道帝釋天神會善罷干休嗎?而陷害天女的兩位修道者,難道不用咎責嗎?

 

 四、兩百名無辜的童男女被迫血祭,百姓不會抗議昏君無道嗎?

 

〈弄蛇人之死〉

        拘深國國王抑迦達生下一男叫須達、一女叫安闍難,兩人在宮中水池中遊玩,被一隻獨眼烏龜嚇到。不久,烏龜被抓,並扔回大海中,烏龜為了報復,慫恿龍王娶安闍難。

        龍王派16名使者到拘深國迎親,迎親不成,施法讓宮裡陳設都變成了張牙舞抓的龍,國王迫於無奈,只好將女兒嫁給龍王為妃。

        幾年後,安闍難生下一男一女,男孩叫槃達,於龍王死後,繼承父位。

        槃達雖然享有榮華富貴,卻喜歡過清閒自在的日子。有一天,他悄悄上岸,化身為一條小蛇,蜷曲在一棵梨樹下過著隱居生活。經過一段時間,弄蛇人陂圖發現這條小蛇,隨即用毒藥塗在蛇牙上,小蛇的牙齒立即脫落,又用棍子把小蛇打得皮開肉綻,才把牠丟到筐子裡。從此後,小蛇隨著弄蛇人的笛音盤旋起舞,不久,陂圖就成了大財主。

        槃達失蹤後,安闍難公主和槃達的妹妹及大臣們到處打聽,卻苦無著落。有一天,安闍難母女其親友得到「弄蛇人將在王宮附近弄蛇」的消息,即變化成飛鳥落在王宮附近的樹上、屋頂上。

        正當陂圖吹起笛子,準備表演之際,小蛇發現媽媽、妹妹及親友們在旁圍觀,羞的躲進筐子裡,任憑陂圖喝斥威脅,小蛇就是一動也不動。安闍難公主再也無法忍受了,趕緊變回人身,找父親拘深國王解救,於是陂圖被抓,槃達便回復了本來面目。

        國王本來想把陂圖處死,槃達卻以德報怨地替弄蛇人說情。最後,國王不但沒殺陂圖,還賜給他黃金白銀各一千斤,男女奴婢各一千人、象馬牛羊各一千隻,才打發他離開。

         陂圖作惡後,反而得到一筆意外之財,於是高高興興離開皇宮。才出國境不久,陂圖就遇到強盜,不但財物被搶了,連身體也被剁成了肉醬。

        當故事戛然而止時,我不禁想問:

        獨眼烏龜慫恿龍王娶安闍難公主,帶龍王的16名使臣到拘深國迎親,卻藉機跑了。大難不死的烏龜掀起一場風波後,便拍拍屁股走了,怎不見下文?

        陂圖凌虐龍王,卻獲得大批財貨、奴婢離開,這叫報應

嗎?

        陂圖最後被強盜剁為肉醬,而強盜殺人並平白得了財物,怎不見現世報?

 

 

 
arrow
arrow

    子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